
獵鷹動態
退役軍人事務部《創業韜略》刊載獵鷹董事長張萬民創業故事
更新時間:2023-11-08 關注:1434
日前,由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中心主編的《創業韜略——退役軍人企業家的閃光足跡》出版發行。該書刊載了59位2021年度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光榮榜的退役軍人企業家的創業故事,獵鷹消防科技董事長張萬民位列其中。
張萬民,曾服役30年,2017年創立河南省獵鷹消防科技公司。作為軍創企業,獵鷹消防科技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 “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創業理念,在踐行“匠心研制智能裝備、賦能助力消防救援”愿景的同時,通過慈善活動、公益救援、面向退役軍人定向招聘等多種形式履行社會責任。公司曾榮獲河南省第二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二等獎、第二屆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優勝獎等榮譽,公司董事長張萬民入選2021年度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光榮榜。
通過深度采訪,該書以《馴“鷹”獵人的天與地》詳細講述了張萬民作為一名消防老兵,懷著生命救援的初心,從0到1創辦獵鷹并取得多項行業突破的歷程。
《創業韜略》刊載原文:
/馴“鷹”獵人的天與地/
-----------------------------------------------------------
張萬民,曾服役30年。應急管理部火災事故原因調查專家、原河南省消防總隊防火部高級工程師,擁有專利16項,編寫行業或地方標準10部。2017年創立河南省獵鷹消防科技公司,帶動直接就業人數36人,吸納退役軍人6人。
-----------------------------------------------------------
“獵鷹”盤旋于高空之上,卻不為捕食蛇鼠兔。他的“獵物”,是火。
“這架無人機最大載荷115公斤,通過掛載滅火裝置,填補了百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外空間滅火手段的空白......”
2022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科技周主活動現場,懸空停放的“獵鷹”消防無人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圍觀。
在無人機旁邊的電子屏幕上,正播放著“獵鷹”參與河南、江蘇等多省消防救援演練和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搶險救援實戰的畫面。
“獵鷹”背后,是馴“鷹”獵人張萬民懷揣初心、砥礪創業的故事。
▋立志在天
“太難了!”談起百米以上高層建筑火災救援,張萬民如數家珍,又倍感痛心。
56歲的張萬民是一名曾服役30年的消防老兵,目睹過高層建筑失火的種種慘狀,印刻在他腦海深處,揮之不去。
2011年,沈陽某大廈因燃放煙花導致外墻起火,整個大廈形成立體燃燒,152米的大樓幾乎全部過火,數百名消防員用了7小時才將大火撲滅。
2007年到2016年,全國高層建筑火災多達3.1萬例,傷亡人數918人,造成經濟損失15.6億元。
每每談及高層建筑消防救援面臨的困境,張萬民意猶難平。作為應急管理部火災事故原因調查專家、原河南省消防總隊防火部高級工程師,他對個中痛點認知深刻。
消防水槍、水炮噴射高度小于50米,消防員負重登樓并有效救援的高度極限是20層。消防登高車不僅造價昂貴,而且救援高度受設備局限,想要將水抽高到15層以上,就需要有超強的水壓,對消防車的滅火設備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用無人機救火,效果會不會不一樣?
2016年11月,張萬民把目光投向無人機高層滅火領域。2017年,他成立了獵鷹消防科技公司。
然而,先期調研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
“獵鷹”團隊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中發現,消防用無人機與普通無人機“氣質”迥異,國內雖然有部分無人機廠商可以生產出具有一定載荷能力的消防設備產品,但遠遠無法達到應急救援的標準。
“破解高層建筑救火的難題,是我的畢生夢想。”困難沒有勸退這位替日的消防戰士,張萬民轉身投人自主研發,立志做山理想的模塊化無人機滅火與應急救援產品。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讓“獵鷹”羽翼豐滿之前,自己倒先幾乎脫了一層皮。
▋中原育維
“想掙錢想瘋了!”創業伊始,聽到這類評價的張萬民一臉苦笑。
退役金、稿費、親友借款、銀行貸款、房屋抵押費、出讓股份找投行融資……為解決研發的資金問題,他早已“拱”出全部家底。
“萬一失敗了,連吃住都成問題,對別人也不好交代。那段時間經常失眠,頭發大把大把地掉。”張萬民談道。
消防用無人機可不是無人機掛個滅火器這么簡單。
“這是一個綜合型技術產品,不僅要研發適應滅火救援作戰和搶險救援作業需要的無人機平臺,還要將滅火裝置、救援裝置、承載運輸車輛進行一體化集成和模塊化設計。”
張萬民意識到,光靠他們一個小公司很難做成。
技術協作,是張萬民和他的“獵鷹”團隊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科技項目,把省內行業頂尖的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凝聚到一起,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去做這件事。
合作商談并非一帆風順。不少公司對這家“小公司”的“小項目”存有疑慮。
“有的大公司不愿做,小公司要求多。”張萬民帶著團隊把省里跑了個遍,平均談三四家,才能成一家。
漸漸地,“獵鷹”科研項目得到越來越多部門和企業的認可,從公安部到應急管理部,從科技、工信單位到消防救援總隊,都為“獵鷹”的騰飛助力。
盡管如此,研發歷程仍然幾經波折。
無人機承載運輸車輛是一大難點。作為無人機的“航空母艦”,它承擔著消防用無人機的裝載、起降、保障、藥劑補充、智能操控等職責。
從“一號車”出現,到最終定型生產,歷時2年,改了4個版本,終于解決了無人機起降平臺升降不順、防水裝置車輛箱體頂板滲漏水等問題。
消防用無人機的誕生同樣來之不易。50公斤的無人機無法滿足要求,又做100公斤的;100公斤的無人機陸續暴露出發動機高溫、震動甚至摔機等毛病,反反復復改進3年,這個“大胖小子”終于變得“健康”了。
“中航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為我們提供了儲壓罐閥門,中船重工七二五所為我們提供了欽金屬儲壓罐,中國兵器紅箭股份與我們聯合研發了無人機承載運輸車輛……類似的科研合作單位,一共有10余家。”張萬民知道,“獵鷹”出世,是充分整合河南科技創新力量的成果。
自此,一只由中原大地孕育的雛鳥向碧藍天空展開了翅膀。
▋“鷹”擊長空
平地而起,掛載專用滅火裝置對超百米高樓進行干粉滅火,對高樓外墻進行高壓液體控火。
飛越湖澤,為受困人員拋投救援物資袋,為消防力量運輸搶險救援器材……
2021年9月的首屆全球智能應急救援裝備大賽中,“獵鷹”無人機滅火搶險救援驚艷全場。
從2017年組成團隊開始研發,到2019年第一套無人機滅火救援綜合裝備問世,再到2020年無人機應急救援綜合裝備定型,“獵鷹”羽翼逐漸豐滿。
“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時,‘獵鷹’無人機可滿載荷升至3000米高空,遠超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828米的高度。”張萬民對“獵鷹”的性能無比自豪。
此外,“獵鷹”還可以環繞建筑物進行作業。作業所用的超細干粉儲壓罐可一次性撲滅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室內火災,高壓液體系留裝置適用于大多數高層住宅樓和寫字樓的初期火災。
在應急救援綜合裝備中,“獵鷹”無人機可掛截應急救援模塊,開展物資輸送、山地救援、水域救援、高空照明、通信中繼、毒害氣體偵測、高層被困人員救助等多場景救援。
雄鷹振翅,穿過一片片火海,飛往更遼闊的天空。
“獵鷹”無人機滅火及應急救援綜合裝備獲得40多項專利,被列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21年度消防科技成果推廣目錄,成為首個通過國家消防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項目檢測的大載荷燃油動力消防無人機,并拿到國內首張無人機滅火救援裝備技術鑒定證書。
張萬民主持編制的《大載荷無人機滅火救援方案》《大載荷無人機搶險救援裝備》等3項中國消防協會團體標準,也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面對眾多榮譽,張萬民卻很平靜:“我們不過是深切感受過痛點,所以從解決痛點的角度來推導技術方案而已。”
載著消防老兵的一顆初心,揮動著滅火與應急救援的雙翼,“獵鷹”從中原大地起飛,振翅翱翔于生命救援的藍天。
創業感言
關于創業,我主要有三點體會。
一是要結合實際發揮專長。創業前建議對自己進行自我評估,弄清楚自己的優勢有哪些,弄清楚社會或行業的痛點有哪些,自己的優勢與社會的痛點怎樣有效結合在一起。找到結合點后,再去創業。
二是要找到好的團隊。“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找到好的團隊,就像開餐館一定要找好的廚師一樣,團隊不僅可以給你信心和智慧,也是實現目標、走向成功的關鍵。
三是要合理利用國家政策。黨和國家對于創業和創新有很多的扶持政策,提供了很多平臺,一定要持續學習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紅利,不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個人乃至公司和產品的品牌和形象。我們創業之初多次參加政府舉辦的各類創業大賽,并脫穎而出,被風投機構和工業無人機企業了解和認知,才有了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合作。